民械
基本解釋
民家的兵器。《禮記·少儀》:“不疑在躬,不度民械。” 鄭玄 注:“械,兵器也。”
成語(Idiom):民械(mín xiè)
發音(Pronunciation):mín xiè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百姓的器械,比喻樸素、簡陋的工具或武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民械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即“民”和“械”。其中,“民”指的是百姓、普通人,“械”指的是器械、工具。成語“民械”的基本意思是指百姓所使用的簡單、樸素的工具或武器。它形容工具簡陋,不夠精良,也可以用來形容技術或裝備落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民械”可以用于形容某個工具、武器或技術的簡陋、落后。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能力、水平或裝備不足。例如,在描述某個國家的軍事力量時,可以說他們的武器裝備十分民械。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的技術或工具不夠先進,例如,他的攝影器材真是太民械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據考證,成語“民械”最早出現在《戰國策·趙策二》中,原文是:“民械之利,未有能勝者。”意思是說,百姓所使用的簡陋工具,還沒有任何勢力可以勝過。后來,這個成語被廣泛使用,并漸漸引申為形容簡陋、落后的工具或武器。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由名詞“民”和名詞“械”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把刀真是太民械了,切菜都費勁。
2. 他的相機真是太民械了,拍出來的照片都模糊不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民械”分解為“民”和“械”,并聯想到百姓所使用的簡陋工具或武器,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了解更多的成語和其用法來拓展對漢語的理解。可以閱讀相關的成語故事,了解成語的起源和用法,并在實際使用中不斷積累經驗。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的畫筆真是太民械了,畫出來的畫都不好看。
2. 初中生:這把剪刀真是太民械了,剪起紙來很費勁。
3. 高中生:這個國家的軍事裝備真是太民械了,無法與其他國家相比。
4. 大學生:這個實驗室的儀器設備真是太民械了,需要更新換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