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糧
基本解釋
(1).馬料。 清 劉嗣綰 《官馬過》詩:“官減馬糧入官腹,年年養馬常苦飢。”
(2).指軍餉。《歧路燈》第五八回:“﹝ 虎鎮邦 ﹞日消月磨,把一份祖業,漸漸的弄到金盡裘敝地位……不得已喫了標營下左哨一分馬糧。”
成語(Idiom):馬糧
發音(Pronunciation):mǎ li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軍隊的糧食供應,也比喻必要的物質條件。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馬糧”源于軍隊作戰時的糧食供應,是軍隊行動的重要保障。馬是軍隊的交通工具,糧食是軍隊士兵的生活必需品,沒有足夠的馬糧,軍隊就無法行動。因此,“馬糧”成語也可以比喻任何必要的物質條件,如工作的資金、生活的衣食住行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成語“馬糧”可用于描述軍事行動、工作或生活等方面的必要物資。在工作場合中,可以用來強調項目的資金支持和物資保障;在生活中,可以用來形容生活必需品的供應和保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馬糧”起源于中國古代軍隊的作戰經驗。在古代戰爭中,軍隊行動需要大量的馬匹和糧食供應,沒有足夠的馬糧,軍隊就無法進行長途行軍和持久作戰。因此,“馬糧”成為軍隊行動的重要保障,后來也被引申為任何必要的物資條件。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體詞為“馬糧”,由兩個單獨的詞組組合而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在項目啟動之前,先要籌集足夠的馬糧。
2. 這個家庭一直在為孩子的教育問題籌備馬糧。
3. 只有充足的馬糧,才能保證軍隊戰勝敵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記憶成語“馬糧”:
1. 將“馬”和“糧”兩個字單獨記憶,并聯想到軍隊的行動和物資供應。
2. 制作一張記憶卡片,上面寫著“馬糧”,并在卡片背面寫下成語的含義和例句,通過反復閱讀和復習來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軍事歷史感興趣,可以了解更多關于軍隊行動和物資供應的知識。此外,還可以學習其他與“馬糧”相關的成語,如“馬不停蹄”、“糧草俱豐”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軍隊需要足夠的馬糧才能行軍。
2. 初中生(14歲):為了保證項目的順利進行,我們需要籌集足夠的馬糧。
3. 高中生(17歲):在創業的道路上,我們要確保有足夠的馬糧支持我們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