謙己
成語(Idiom):謙己
發音(Pronunciation):qiān j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謙虛謙讓,不自高自大,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謙己是由“謙”和“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謙指謙虛,謙讓;己指自己。謙虛是一種美德,它使人保持謙遜、謙讓的態度,不自大、不自負。謙己也意味著能夠正確評估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并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保持客觀的認識。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謙己這個成語可以用于表達對他人的尊重和謙遜,也可以用于自我反省和自我提醒。在與他人交往、工作、學習等場合,謙己的態度能夠幫助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促進合作與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謙己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論語》中的一則對話。孔子曾經問子貢:“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貢回答說:“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表示贊同,并稱贊子貢的回答非常好,因為這個原則能夠使人保持謙虛的態度,謙讓他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謙己的成語結構是“謙 + 己”,其中“謙”是形容詞,表示謙虛;“己”是代詞,表示自己。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工作中總是謙己謹慎,不會過于自信。
2. 在團隊合作中,謙己的態度是非常重要的,能夠促進團隊的協作和發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謙己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謙虛地低下了自己的頭,表示他對自己的能力和成就保持謙遜的態度。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謙虛、謙讓相關的成語,如“謙虛謹慎”、“謙和有禮”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會謙己地向老師請教問題。
2. 初中生:我們應該謙己地接受別人的意見和批評。
3. 高中生:成功的人都能夠謙己,不斷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