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珰
成語(Idiom):鳴珰(míng dāng)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dā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器物被敲打后發出悅耳聲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鳴珰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鳴”指發出聲音,“珰”指古代用于敲擊的石器。這個成語形容敲打器物后發出悅耳聲音,比喻音樂、歌聲或其他聲音美妙動聽。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鳴珰一詞常用于形容音樂聲、歌聲或其他聲音的優美動聽。可以用來形容音樂會、演唱會、戲劇表演等藝術表演中的悅耳聲音。也可以用來形容自然界中的美妙聲音,如鳥鳴、風聲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荀子·勸學》中有一句話:“鳴珰不用于朝,白刃不用于市?!边@句話意味著寶貴的東西不應該被用于平凡的場合。后來,人們將“鳴珰”引申為美妙聲音的比喻。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語+鳴珰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演唱會上,歌手的嗓音像鳴珰一樣動聽。
2. 秋天的夜晚,蟬鳴聲像鳴珰一樣美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鳴珰”與美妙的聲音聯系起來,想象敲擊器物后發出的悅耳聲音,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音樂、聲音相關的成語,例如“鳥語花香”、“鐘靈毓秀”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聽到了一陣鳥鳴,聲音就像鳴珰一樣悅耳動聽。
2. 初中生:音樂會上,鋼琴的聲音像鳴珰一樣美妙。
3. 高中生:這個歌手的嗓音真是鳴珰,每次聽他唱歌都感覺很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