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弦
基本解釋
唐 宋 時教坊用的箏均為十三根弦,因代指箏。 宋 張先 《菩薩蠻·詠箏》詞:“哀箏一弄《湘江曲》,聲聲寫盡江波緑。纖指十三弦,細將幽恨傳?!?宋 張孝祥 《菩薩蠻·贈箏妓》詞:“琢成紅玉纖纖指,十三弦上調《新水》?!眳㈤?漢 史游 《急就篇》卷三“箏” 顏師古 注。
成語(Idiom):十三弦
發音(Pronunciation):shí sān xi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技藝高超,才華出眾。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十三弦是指古代樂器琵琶的琴弦數量,琵琶是一種彈撥樂器,彈奏需要高超的技巧和豐富的音樂才華。因此,成語“十三弦”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技藝非常高超,才華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可以用來形容各種領域的高手,如藝術家、音樂家、文學家、科學家等。也可以用來形容某個領域的專家或權威。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成語“十三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詩人劉禹錫的《樂府雜錄》中的一首詩:“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十弦。”這首詩描繪了一位琵琶彈奏者在船上彈奏琵琶,曲終后人們卻無法看到他的身影,只能聽到江上傳來的琵琶聲。這首詩中的“數十弦”后來演變成了“十三弦”,用來形容琵琶彈奏者的高超技藝。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數量+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法水平真是十三弦啊,字字都是藝術品。
2. 這位年輕的畫家真是十三弦,他的作品讓人嘆為觀止。
3. 這個科學家在自己的領域里是十三弦,他的研究成果備受認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琵琶的琴弦數量,同時想象一個高超的琵琶演奏者,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關于琵琶和古代音樂的知識,以及其他形容高手的成語,如“出類拔萃”、“登峰造極”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真厲害,她教我們的知識就像十三弦一樣多。
2. 初中生:我妹妹的繪畫水平真是十三弦,每一幅畫都能展現出她的才華。
3. 高中生:這位音樂家在演奏時就像十三弦一樣,能夠將琵琶的美妙音樂完美地表達出來。
4. 大學生:這位教授的學術造詣真是十三弦,他的研究成果在國際上都有很高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