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旌
基本解釋
旌旗的一種。以五色鳥羽飾旗竿,樹于車后,以為儀仗。《詩·鄘風·干旄》:“孑孑干旌,在 浚 之城。” 朱熹 集傳:“析羽為旌。干旌,蓋析翟羽於旗干之首也。”《詩序》謂《干旄》是贊美“ 衛文公 臣子多好善”之作,后因以“干旌”指好善或好善的顯貴者。 清 唐甄 《潛書·取善》:“非有干旌之賢大夫也,而時稱大官之相知,則人議其污。” 清 趙翼 《新春宴集草堂》詩之二:“奉盤正擬具壺觴,忽有干旌過草堂。”
成語(Idiom):干旌(gàn jīng)
發音(Pronunciation):gàn jī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才出眾,能力出色。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干旌原指旌旗桿,比喻人的才能出眾、能力非凡。形容人的才能超群,出類拔萃。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才出眾,能力非凡的情況。可以用來夸獎別人的才能出眾,也可用來自謙自己的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中有一則故事。戰國時期,衛國有一位名叫公孫鞅的賢臣,他在衛國實行變法,使衛國得到了繁榮和強大。有一次,公孫鞅的家鄉的人來給他送禮,公孫鞅拒絕了禮物,說:“我只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么才能。”他的家鄉人說:“你是我們家鄉的干旌,你的才能是眾人皆知的。”從此,干旌成為形容人才出眾、能力非凡的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干旌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由“干”和“旌”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我們公司的干旌,每個項目都能出色完成。
2. 這位年輕的科學家才華橫溢,堪稱干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干旌”與“杰出人才”進行聯想,因為干旌的意思就是指人才出眾,能力出色。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
1. 學習其他形容人才出眾的成語,如“出類拔萃”、“卓越非凡”等。
2. 學習公孫鞅的變法思想,了解戰國時期的歷史背景和變法對國家發展的影響。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干旌,每次考試都能得滿分。
2. 初中生:她是校園歌手比賽的干旌,唱歌非常好聽。
3. 高中生:他是我們學校的干旌,不僅成績優異,還在各種比賽中獲獎。
4. 大學生:她是我們學院的干旌,參與了很多社團活動,還擔任學生會主席。
5. 成年人:他在工作中展現出了干旌的才能,得到了公司的高度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