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跡
基本解釋
發跡;起家;創業。 漢 揚雄 《法言·五百》:“曰:‘若是,則 仲尼 之開跡諸侯也,非邪?’曰:‘ 仲尼 開跡,將以自用也。’” 汪榮寶 義疏:“開跡即發跡也。”《文選·班固<典引>》:“鋪觀二代洪纖之度,其賾可探也,并開跡於一匱,同受侯甸之服。” 李善 注:“言 殷 周 二代初皆微,開跡於一匱,并受 夏 殷 侯甸之服。” 宋 曾鞏 《隆中》詩:“出身感三顧,魚水相后先;開跡在 庸 蜀 ,欲正九鼎遷。”
成語(Idiom):開跡
發音(Pronunciation):kāi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開辟道路,開創新的事業。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開跡是指開辟道路,開創新的事業或者開創新的局面。形容有志氣的人勇往直前,開創新的事業,并取得成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開跡常用于形容有志氣的人勇于開創新的事業,突破困難,取得成功的情況。可以用來形容創業者、領導者、改革者等具有開拓精神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史記·項羽本紀》中有一則故事,講述了項羽攻下垓下后,決心南下攻取楚國的情景。當時,項羽的將士們都不愿意再戰,認為已經取得了最大的勝利。項羽為了激勵士氣,決定親自開道,率領大軍南下。于是他親自持劍砍開了一條道路,士兵們才有了繼續南下的勇氣。后來,人們用“開跡”來形容開創新的道路和事業。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動詞“開”表示動作,賓語“跡”表示道路、事業。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一位具有開跡精神的創業者,成功地開創了自己的企業。
2. 面對困難,我們應該勇往直前,開跡創業。
3. 他在這個行業中是一位開跡的領導者,為公司帶來了巨大的成功。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將“開跡”與“開辟道路”聯系起來,想象有志氣的人在前方開辟一條道路,勇往直前,開創新的事業。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的成語,例如“開山”、“開疆拓土”等,進一步了解開創事業的相關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努力學習,將來也要開跡,成為一名科學家。
2. 初中生:我要鍛煉自己的能力,開跡創造屬于自己的未來。
3. 高中生: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開跡成為一名成功的企業家。
4. 大學生:我要發揚開跡精神,為社會做出貢獻。
5. 成年人:我要不斷開跡,不斷進取,為我的事業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