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問
成語(Idiom):取問(qǔ wèn)
發音(Pronunciation):qǔ wè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取得答案或解決問題。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取問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取字表示獲取,問字表示詢問。這個成語的含義是指通過提問或探究來獲取答案或解決問題的行為。它強調了主動學習和積極思考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取問這個成語常常用于教育、學習和研究領域,用來鼓勵人們在面對問題時主動去思考和尋找答案。它也可以用于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勇于提問,積極參與討論。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取問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故事。相傳,有一位叫做孔子的古代哲學家,他非常重視教育和學問,強調學生應該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有一次,孔子的學生問他一個問題,他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學生:“你取問了嗎?”這個故事傳承至今,成為了取問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取問是一個動賓短語,由動詞“取”和動詞“問”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習不僅僅是接受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取問。
2. 當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多方面取問,不斷探索解決的方法。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為了記憶取問這個成語,你可以將“取”字想象成一個手在拿取東西的動作,將“問”字想象成一個人在提問的動作。通過形象化記憶,你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取問這個成語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你也可以研究其他與學習、思考和解決問題相關的成語,例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溫故而知新”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告訴我們要取問,多問問題才能學到更多知識。
2. 初中生:在學習中,我們應該善于取問,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
3. 高中生:取問是學習的關鍵,通過提問和探究,我們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