砘子
成語(Idiom):砘子(dūn zǐ)
發音(Pronunciation):dūn zǐ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用沙土、石塊等填塞井口或河渠底部的行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砘子是一個漢語成語,由“砘”和“子”兩個字組成。砘的意思是填塞,子是指小塊物體。成語砘子比喻用沙土、石塊等填塞井口或河渠底部,阻止水流的行為。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比喻掩蓋事實真相,欺騙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砘子這個成語可以用來描述實際行為,比如修建水利工程時用來填塞井口或河渠底部。同時,也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掩蓋真相,欺騙他人的行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砘子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在古代,修建水利工程是一項重要的任務,而填塞井口或河渠底部是防止水流潰決的關鍵步驟。因此,砘子成為了一個象征性的詞語,用來比喻填塞井口或河渠底部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砘子是一個四字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用砘子把河渠底部填滿,防止水流潰決。
2. 這個消息是被他砘子住的,根本就沒有真相。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砘子比喻為一個用來填塞井口或河渠底部的工具,通過想象這個場景,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水利工程相關的成語,如“堵塞”、“挖坑”等,可以進一步擴展對砘子這個成語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爸爸用砘子修好了水井,現在我們有了干凈的水喝。
2. 初中生:他總是用砘子來掩蓋自己的錯誤,真是太不誠實了。
3. 高中生:政府修建了大壩,用砘子填塞了河渠底部,防止水流潰決。
4. 大學生:這個新聞被砘子住了,我們無法得知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