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州
基本解釋
(1).指大地。古謂天圓地方,故稱。《淮南子·覽冥訓》:“背方州,抱圓天。” 高誘 注:“方州,地也。”亦指域內。《明史·史可法傳》:“夫我即卑宮菲食,嘗膽臥薪,聚才智精神,枕戈待旦,合方州物力,破釜沉舟,尚虞無救。” 清 陳夢雷 《華巖嶺》詩:“五岳峙方州,臺峰爭鼎闢。”
(2).指帝都。《文選·班固<典引>》:“卓犖乎方州,洋溢乎要荒。” 李周翰 注:“方州,帝都也。”
(3).指州郡。 唐 王維 《責躬薦弟表》:“顧臣謬官華省,而弟遠守方州。” 宋 洪邁 《容齋三筆·帝王諱名》:“帝王諱名……方州科舉尤甚,此風殆不可革。”
(4).指州郡長官。《資治通鑒·宋順帝昇平元年》:“訴以其私用人為方州。” 胡三省 注:“古者八州八伯,謂之方伯,后世遂以州刺史為方州。” 宋 王安石 《韓持國從富并州辟》詩:“他年佐方州,説將尚不納。” 清 許承卿 《送古古還沛》詩:“自此 虞翻 思弔客,誰從 唐舉 問方州。”
成語(Idiom):方州
發音(Pronunciation):fāng zhō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方州表示一個人的態度堅定,毫不動搖。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方州由“方”和“州”兩個字組成。“方”表示方向,引申為堅定不移;“州”表示地方,引申為態度。方州的基本含義是指一個人在態度上堅定不移,毫不動搖。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方州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在面對困難、挑戰或誘惑時,保持堅定的立場和態度。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在困境中堅持自己的原則,不受外界干擾。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方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位名叫田方的人。據傳,田方是一個非常有信仰和原則的人,他在面對各種誘惑和困難時,始終保持堅定的態度,不為外界所動搖。后來,人們以他的名字來形容一個人的堅定和不動搖。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方州”的結構是一個名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面對困難時始終方州,從不退縮。
2. 在道德問題上,他一直方州不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方州”與堅定不移的形象聯系在一起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站在十字路口,四面八方都有各種誘惑和困難向他襲來,但他始終保持堅定的立場,不為所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方州是一個表示堅定態度的成語,學習這個成語可以幫助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保持堅定的信念。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堅定態度相關的成語,如“堅定不移”、“毫不動搖”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要方州,不被游戲誘惑。
2. 初中生:在面對考試的時候,我要方州,努力學習。
3. 高中生:無論遇到什么困難,我都會方州,堅持到底。
4. 大學生:在選擇人生道路時,我要方州,追求自己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