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作
基本解釋
耕作。《戰國策·燕策一》:“民雖不由田作,棗栗之實,足食于民矣。”《漢書·趙充國傳》:“邊兵少,民保守,不得田作。”《宋史·趙滋傳》:“ 代州 、 寧化軍 有地萬頃,皆肥美,可募人田作。”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四章第一節:“依據主權與田作慣例,勞動情況應登記于(戶主)名下。”
成語(Idiom):田作 (tián zuò)
發音(Pronunciation):tián zuò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農民在田間勞作,也用來形容勤勞努力的工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田作”源自于中國農耕社會,用來形容農民在田間勞作的勤勞和辛苦。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形容其他行業或工作中的勤勞和努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勤勞努力的工作態度和精神,可以用在各種生活和工作場景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農耕社會。農民們在田間辛勤勞作,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努力。因此,“田作”成為形容勤勞努力的象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直田作,從不懈怠。
2. 老師對學生說:“只有通過田作,才能取得好成績。”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農耕相關的形象來記憶這個成語。想象一個勤勞的農民在田間辛勤勞作的場景,將“田作”與勤勞努力的工作態度聯系起來,有助于記憶這個成語的意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了解中國的農耕文化和農民的勞動生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勞動和勤勞的重視。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7-12歲):我爸爸每天都去田里田作,非常辛苦。
2. 初中生(13-15歲):只有通過田作,才能取得好成績。
3. 高中生(16-18歲):大家要像田作一樣努力學習,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4. 大學生及以上(19歲以上):在職場上,只有通過田作,才能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