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鏹
基本解釋
亦作“ 白鏘 ”。白銀的別稱。 明 沉璟 《埋劍記·婦功》:“舊賜青蚨猶在篋,又蒙白鏹濟蠶月。”《醒世恒言·一文錢小隙造奇冤》:“見因貪白鏘,番自喪黃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宮夢弼》:“及發他磚,則燦燦皆白鏹也。”《上海小刀會起義史料匯編·上海小刀會起事本末》:“有與觀察之胥役通者,知觀察署藏白鏹四十萬,於是脇其首作難。”
成語(Idiom):白鏹(bái liàng)
發音(Pronunciation):bái li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事情徒勞無功,白費力氣。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白鏹是由“白”和“鏹”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白”表示徒勞、無效,而“鏹”則指鏹鏡,是一種古代的鏡子。白鏹原指徒勞無功地照鏡子,比喻做事徒勞無益,白費力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白鏹常用于形容做事徒勞無功,白費力氣的情況。可以用來批評那些做事不經思考,只是盲目行動而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相傳,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位官員叫孫臏,他是著名的軍事家和工程師,擅長制造兵器和防御工事。有一天,齊國的國君要求孫臏制造一面可以看見遠處敵人動態的鏡子。孫臏費盡心思制造了一面巨大的鏡子,但是當鏡子安裝好后,卻發現它只能照見自己的影子,無法看見遠處的敵人。孫臏感到非常沮喪,他的努力白費了。于是,人們就用“白鏹”來形容做事徒勞無功,白費力氣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白鏹屬于形容詞性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花了很多時間準備,卻最終白鏹一場,一無所獲。
2. 這個計劃沒有經過充分的考慮,注定會白鏹。
3. 不要再白鏹了,我們需要制定一個更有效的方案。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白鏹與徒勞無功、白費力氣的情況聯系起來進行記憶。可以想象自己在照一面鏡子,但鏡子里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無法看到遠處的敵人,感受到自己的努力白費了。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白鏹相關的成語,如“白費心機”、“白費唇舌”等,以擴展對這一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昨天寫了一篇作文,但老師說我只是照搬了別人的,白鏹了。
2. 初中生:我為了考試而加班到深夜,結果考試還是沒能及格,白鏹了。
3. 高中生:我為了準備大學面試而參加了各種培訓班,但最后還是沒有被錄取,白鏹了。
4. 大學生:我投了很多簡歷,但都沒有收到回復,感覺自己白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