訌侮
基本解釋
爭吵侮辱。 明 范濂 《云間據目抄·王相堯》:“常曰:‘我無他過人,獨於人無所不容,事至物來,理恕情遣,訌侮寧及我哉!’”
成語(Idiom):訌侮(hòng wǔ)
發音(Pronunciation):hòng w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爭吵和侮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訌侮是由兩個詞語組成的成語,訌和侮分別表示爭吵和侮辱的意思。訌侮的基本含義是指兩方爭吵并相互侮辱對方。這個成語強調了爭吵和侮辱的雙重性質。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訌侮常常用來描述人們在爭論或爭執中互相攻擊和侮辱對方的情況。這個成語可以用于形容兩個人之間的激烈爭吵,也可以用于描述社會上的口舌之爭和爭斗。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訌侮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左傳》中的一則故事。故事講述了兩個國家的使者在會談中發生爭吵和侮辱對方的情況。這個故事通過訌侮這個成語,強調了爭吵和侮辱的不良后果。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訌侮是一個由兩個動詞組成的成語。訌(hòng)表示爭吵,侮(wǔ)表示侮辱。這兩個詞語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新的詞語訌侮。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爭吵已經升級為彼此的互相訌侮。
2. 在辯論中,他們不僅爭吵,還相互侮辱,真是訌侮不堪。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訌侮記憶為“爭吵和侮辱”,強調了兩者的雙重性質。可以通過將訌侮與激烈的爭吵和侮辱的場景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訌侮相關的成語,如“訌言直諫”、“侮辱性語言”等。可以通過閱讀相關故事和例句,進一步理解和應用這些成語。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之間的爭吵變成了互相訌侮,真是太不好了。
2. 初中生:在班級討論中,同學們不應該使用訌侮的語言。
3. 高中生:在辯論比賽中,雙方不應該陷入訌侮的境地,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性。
4. 大學生:在學術討論中,應該避免使用訌侮的言辭,保持尊重和禮貌。
以上是關于“訌侮”詞語的全面學習指南,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