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雞
基本解釋
唐 杜甫 《縛雞行》:“小奴縛雞向市賣,雞被縛急相喧爭。家中厭雞食蟲蟻,不知雞賣還遭烹。蟲雞於人何厚薄,吾叱奴人解其縛。雞蟲得失無了時,注目寒江倚山閣。”后以“蟲雞”比喻不足計較的微小得失。 宋 劉克莊 《送張守秘丞》詩之二:“蟲雞一笑何須較,魚鳥相疎恐被彈。”參見“ 雞蟲得失 ”。
成語(Idiom):蟲雞
發音(Pronunciation):chóng j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蟲子和雞,形容小巧渺小的事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蟲雞”由“蟲子”和“雞”兩個詞組成,形容事物小巧,微不足道。它常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的微小、瑣碎、不值一提。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見于口語和文學作品中,用于形容一些微不足道的事物,或者嘲諷那些過于自負卻無足輕重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蟲子和雞都是小巧的生物,而成語中的“蟲雞”則是將兩者合在一起形容事物的微小。這個成語的起源并沒有明確的故事,但它在古代文學作品中經常出現,成為表達微不足道事物的常用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蟲雞”是一個名詞性成語,由兩個單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問題太蟲雞了,根本不值得我們花時間討論。
2. 在這個大事件面前,那些瑣碎的小事真是蟲雞一樣微不足道。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成一只小小的雞和一只小小的蟲子相遇了,形象地表達了事物微小的含義。可以通過想象這個場景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蟲雞”這個成語外,還有很多類似的成語,如“螻蟻之力”、“蚍蜉撼樹”等,它們都用來形容微小的力量或微不足道的事物。可以進一步學習這些成語,豐富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覺得那個小螞蟻真是蟲雞一樣微小。
2. 初中生:老師說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把時間浪費在蟲雞般的瑣事上。
3. 高中生:在大學申請的過程中,小小的考試成績只是蟲雞一樣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4. 大學生:在職場上,我們要學會把握重要的事情,不要太過糾結于蟲雞一樣的瑣碎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