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暇
基本解釋
公務間的閑暇。指休假。 唐 韋應物 《休暇東齋》詩:“由來束帶士,請謁無朝暮。公暇及私身,何能獨閑步。”
成語(Idiom):公暇
發音(Pronunciation):gōng xiá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公共的休息時間或假期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公暇是由“公”和“暇”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公”指的是公共的、共同的,而“暇”指的是休息、閑暇的時間。因此,公暇指的是公共的休息時間或假期。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公暇常用于描述公共機構、企事業單位、學校等集體組織的休息時間。也可以用來形容全體成員一起享受的假期。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公暇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官員制度。在古代,官員們有特定的休假制度,即公暇。這個制度規定了官員們每年可以享受的休息時間。后來,公暇一詞逐漸引申為一般人的休息時間或假期。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公暇屬于形容詞+名詞的結構,其中形容詞為“公”,名詞為“暇”。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學校放假期間,學生們都可以好好享受公暇。
2. 公司的公暇時間是每年的國慶節和春節。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公暇”與“公共的休息時間”聯系起來記憶。也可以聯想官員的休假制度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時間、休息、假期等相關的成語,如“晝夜顛倒”、“假公濟私”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放學后,我們一起去公園玩,享受公暇時間。
2. 初中生:期末考試結束后,同學們都迫不及待地開始了一個月的公暇。
3. 高中生:寒假是學生們最長的公暇,可以好好休息一下。
4. 大學生:暑假期間,我打算利用公暇時間去實習,積累工作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