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塵
基本解釋
佛教語。指色、聲、香、味等外境。 南朝 梁武帝 《凈業賦》:“感外物以動欲,心攀緣而成眚。過恒發於外塵,累必由於前境。”參見“ 六塵 ”。
成語(Idiom):外塵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ché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遠離塵囂、清凈自然的地方,也比喻遠離世俗紛擾的心境。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塵一詞由兩個字組成,外指遠離,離開;塵指塵埃、塵囂。外塵意味著脫離繁忙喧囂、紛擾的環境,進入一個寧靜、清凈的境地。在這個成語中,外塵一詞不僅僅指物理空間上的遠離塵囂,更強調內心的寧靜與超脫。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塵一詞常常用于描述遠離喧囂、紛擾的環境,以及內心的寧靜和超脫。可以用來形容山水田園、僻靜的廟宇、深山老林等自然環境,也可以用來形容超脫俗世、心境寧靜的人。例如,可以說“他在外塵之地建了一座小屋,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或者“她修行多年,心境已經超脫塵囂,真正達到了外塵的境界”。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外塵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中,其中莊子寫道:“外物者,外塵之所滓也。”莊子以外物比喻塵囂紛擾的世界,強調了遠離塵囂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塵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外”和“塵”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喜歡到外塵之地旅行,遠離城市的喧囂。
2. 在這個安靜的山村,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外塵境界。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外塵”相反的概念“塵囂”進行對比記憶。塵囂代表喧囂、紛擾的環境,而外塵則表示遠離塵囂、清凈自然的地方。可以通過想象自己站在一個寧靜的山間小屋中,遠離城市的喧囂,感受到真正的外塵境界來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寧靜、清凈相關的成語來擴展學習。例如,“閑云野鶴”、“高山流水”等成語都可以與外塵相互呼應,共同描述寧靜、自然的境界。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喜歡去外塵之地,遠離城市的喧囂,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 初中生:在這個喧囂的都市中,我渴望找到一片外塵的凈土,放松心情。
3. 高中生:我希望能夠遠離塵囂,尋找一個外塵的世界,追求內心的寧靜。
4. 大學生: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我常常渴望一段外塵的時光,放松身心。
5. 成年人:工作壓力大,我想找到一個外塵的地方,遠離喧囂,重新調整自己。
希望以上學習指南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