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攘
成語(Idiom):修攘
發音(Pronunciation):xiū r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修飾整頓,使之變得有條理。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修攘是一個由“修”和“攘”兩個字組成的成語。修指修飾、整理,攘指清理、整頓。修攘的基本含義是通過修整和整頓使之變得有條理。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修攘常用于形容整理雜物、清理混亂的場景,也可以用來指整頓思維、規范行為等方面。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修攘的故事起源于《左傳》。公元前525年,晉國的大夫郤克因為管家整理了他的書籍,使得書籍有了條理,于是他對管家說:“你的修整整理了我的書籍,使之有了秩序,真是修攘之功。”從此,修攘成為了一個形容整理有條理的詞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修攘是一個由動詞“修”和動詞“攘”組成的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我得花些時間來修攘一下這個房間,太亂了。
2. 這個團隊需要一個領導者來修攘他們的思維,使之更加有條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修整和整頓這兩個動作形象化,比如將修整想象成整理書籍,整頓想象成清理雜物,以此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整理和規范相關的成語,比如“整潔有序”、“廢寢忘食”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我每天都會修攘我的書包,把書和文具整理得井井有條。
2. 中學生(13-18歲):為了備考,我需要修攘我的學習計劃,合理安排每天的學習時間。
3. 大學生(19-22歲):我覺得我需要修攘一下我的思維方式,讓自己更加有條理地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