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亢
基本解釋
剛直貌。 唐 韓愈 《送窮文》:“其名曰智窮,矯矯亢亢,惡圓喜方,羞為姦欺,不忍害傷。” 宋 王安石 《廣西轉運使屯田員外郎蘇君墓志銘》:“亢亢 蘇君 ,不圜其方,不晦其明,君子之剛。”
成語(Idiom):亢亢
發(fā)音(Pronunciation):kàng kà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緊張、焦慮的樣子。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亢亢一詞形容人或事物緊張、焦慮的狀態(tài)。可以用來形容人的內心緊張、心情焦慮,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緊迫、緊張。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亢亢一詞常用于描述人們在緊張、焦慮的情況下的狀態(tài)。例如,在考試前,學生們可能會感到亢亢,因為他們擔心考試的結果。另外,也可以用來描述一些緊急、緊迫的情況,例如在緊急情況下,人們可能會亢亢地等待救援。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亢亢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衛(wèi)風·氓》中,原詩是“亢亢升斯,驕人朋友。”其中,“亢亢”形容人的驕傲自滿之態(tài),后來演變?yōu)樾稳萑嘶蚴挛锞o張、焦慮的樣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亢亢是一個重復疊詞的結構,形容詞“亢”重復出現(xiàn),強調了緊張、焦慮的程度。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考試前的一天,他一直亢亢地復習知識。
2. 在比賽前,隊員們都亢亢地等待著比賽開始。
3. 會議即將開始,大家都亢亢地等待著領導的講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亢亢”與緊張、焦慮的情緒聯(lián)系起來進行記憶。想象一個人緊張得兩眼瞪大,心情焦慮不安的樣子,這樣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亢亢相關的成語,例如“亢奮不已”、“亢宗夏威”等,可以進一步豐富對亢亢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期末考試前,小明感到亢亢,因為他擔心考不好。
2. 初中生:比賽前,隊員們都亢亢地等待著比賽開始,心情緊張。
3. 高中生:高考前的最后一天,學生們都亢亢地復習知識,希望能取得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