媵婢
成語(Idiom):媵婢
發(fā)音(Pronunciation):yīng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寵信妾侍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媵婢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媵”指寵幸,信任,而“婢”則指婢女,侍奉主人。因此,媵婢這個成語用來形容被主人寵信、侍奉的人,多用于貶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那些追求權(quán)力、富貴的人,他們會利用身邊的人來為自己服務,而這些人往往是無條件地忠誠于他們的主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媵婢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左傳·僖公十四年》中,原文是“媵婢患其害”。故事中,一個叫做晏子的人被人們視為忠誠正直的楷模,他的媵婢卻因為他的忠誠而受到了傷害。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即使一個人對于主人忠誠,也不能保證他不會受到傷害。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媵婢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每個詞的意思都很明確,即“媵”表示寵信,信任,“婢”表示婢女,侍奉主人。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是那個政治家身邊的媵婢,無論主人有什么需求,他都會盡力滿足。
2. 這位企業(yè)家的媵婢們?yōu)樗幚砀鞣N瑣事,使他能夠?qū)W⒂谧约旱氖聵I(y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媵婢”拆分成“媵”和“婢”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將“媵”理解為寵信、信任,而“婢”則可以理解為婢女、侍奉主人。這樣,我們可以想象一個被主人寵信、侍奉的婢女,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中國古代文化和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xù)學習其他類似的成語,例如“妾婦之見”、“奴顏婢膝”等。這些成語都與古代社會的等級制度、男女關系等方面有關,通過學習這些成語,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傳統(tǒng)文化和價值觀。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她是那個班級里的媵婢,經(jīng)常幫助老師處理一些事情。
2. 初中生(13-15歲):他是那個運動隊的媵婢,無論教練有什么要求,他都會盡力完成。
3. 高中生(16-18歲):那個學生會長是老師的媵婢,他總是幫助老師組織各種活動。
4. 大學生(19-22歲):他是那個實驗室的媵婢,經(jīng)常幫助教授進行實驗研究。
5. 成年人(23歲及以上):他是那個公司老板的媵婢,無論老板有什么需要,他都會盡力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