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弊
成語(Idiom):通弊
發音(Pronunciation):tōng b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通指弊端,表示糾正弊病、改正錯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通弊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通指糾正、改正,弊指弊病、錯誤。意思是糾正錯誤,改正弊病。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通弊常用于談論糾正錯誤、改正弊病的場合。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組織積極主動地糾正自己的錯誤,改正不良習慣,以達到更好的效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通弊的故事起源于《韓非子·五蠹》。韓非子是戰國時期的一位著名思想家和政治家,他認為一個國家的治理需要糾正弊端、改正錯誤,才能達到繁榮昌盛。他用“通弊”一詞來形容糾正錯誤、改正弊病的重要性。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通弊是由形容詞“通”和名詞“弊”組成的成語,形容詞位于名詞前面。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領導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批評意見,我們要及時反思,通弊改正。
2. 在面對問題時,我們要勇于承認錯誤,積極通弊。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通弊”與“改正錯誤”聯系起來進行記憶,通過反復使用和練習成語,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糾正錯誤、改正弊病相關的成語,如“改過自新”、“改過遷善”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告訴我們要遵守規則,不要作弊,要及時通弊改正。
2. 初中生(13-15歲):我們班上有同學在考試中作弊,老師及時發現并糾正,教育我們要遠離作弊行為。
3. 高中生(16-18歲):面對自己的錯誤,我們應該勇于承認并通弊改正,為自己的成長進步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