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集
基本解釋
搜集。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錄》卷下:“ 唐明皇 以諸王從學,召 集賢院 學士 徐堅 等討集故事,兼前世文辭,撰《初學記》。”
成語(Idiom):討集(tǎo jí)
發音(Pronunciation):tǎo j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通過討好、巴結等手段,集合財物、權力等。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討集是由“討”和“集”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討”意為討好、巴結,表示通過討好他人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集”意為集合、聚集,表示集合財物、權力等。因此,討集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就是通過討好他人來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討集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某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擇手段、巴結他人。可以用于貶義的描述,表示這個人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不顧道德、原則,甚至使用卑鄙的手段。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討集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一則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只貓和一只猴子,它們為了爭奪一個鳥窩里的鳥蛋,互相討好,互相巴結,最終都沒有得到鳥蛋,反而被鳥媽媽發現并嚇跑了。這個故事告訴人們,討好他人并不一定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討集這個成語的結構比較簡單,由兩個單字組成,沒有太復雜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為了得到晉升的機會,一直在討集老板。
2. 她為了得到那份工作,不惜討集同事,甚至出賣自己的原則。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討”理解為討好,將“集”理解為集合,然后想象一個人通過討好他人來集合財物、權力等,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討集相關的成語,如“巴結”、“討好”等,來豐富自己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為了得到好成績,一直在討集老師,但老師并不喜歡這樣的學生。
2. 初中生:為了得到班級的領導職位,他一直在討集同學,但并沒有成功。
3. 高中生:為了得到心儀的大學錄取通知書,他不惜討集老師、家長,甚至通過各種方式獲取內部信息。
這個學習指南旨在幫助學習者全面了解和掌握“討集”這個成語的含義、用法和記憶技巧,以及提供延伸學習的資源,希望對學習者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