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斂
配斂(pèi liǎn)
發音(Pronunciation):pèi liǎ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在收入、財物等方面精打細算,節省開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配斂是由“配”和“斂”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配”指的是合理分配,而“斂”則指的是節約、節省。配斂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人們在收入、財物等方面精打細算,節省開支,以確保經濟合理運轉。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配斂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在經濟方面非常謹慎,善于節約,并能夠有效地管理財務。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的生活態度,也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企業或政府部門的財務管理能力。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配斂來贊揚一個人的節儉和財務管理能力。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配斂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其中有一則名為《秦檜配斂》的寓言故事。故事中,秦檜是北宋時期的一個權臣,他以貪污受賄著稱。有一天,秦檜的兒子問他:“父親,為什么你在家里總是那么節儉?”秦檜回答說:“我在家里配斂,是為了在外面大肆斂財。”這個故事以秦檜為代表,諷刺了那些貪污受賄的官員,同時也暗示了人們應該節約開支,合理管理財務。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主謂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一向配斂,從不浪費一分錢。
2. 這家企業在財務管理方面非常配斂,每一筆開支都經過精確計算。
3. 這位領導非常懂得配斂,他總是能夠保證企業的利潤最大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配斂”這個成語與節約、財務管理等概念聯系起來,形成記憶聯想。比如,可以想象一個人在家里精打細算,合理分配家庭開支的場景,從而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節衣縮食”、“勤儉持家”等,以拓寬對節約和財務管理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每天都會配斂零花錢,把多余的錢存起來。
2. 初中生:我們班的班費都是由班長配斂,確保每一筆開支都有記錄。
3. 高中生:我父親是個很會配斂的人,他總是能夠合理安排家庭開支。
4. 大學生:在大學期間,我們應該學會配斂,合理安排學習和生活的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