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身
基本解釋
抽身;引退。 戰國 楚 宋玉 《神女賦》:“歡情未接,將辭而去,遷延引身,不可親附。”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五》:“豈可如此自毀壞,擺袖引身而去。” 清 惲敬 《<南華九老會詩譜>序》:“是故過於進,將為患失之鄙夫;過於退,不失為引身之君子。”
成語(Idiom):引身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shē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通過某種方式或手段,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或關注。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引身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第一個字“引”表示吸引、引導,第二個字“身”表示人的身體。引身的含義是通過某種方式或手段吸引他人的注意力或關注。這種吸引可以是通過言辭、行為、外貌等方式實現的。引身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具體取決于使用者的意圖和行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引身這個成語在日常生活中常常用來形容某人具有吸引人的特質或行為,或者指某人故意通過某種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力。例如,一個演講者通過精彩的演講技巧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可以說他引身了觀眾。另外,引身也可以用來形容某人故意制造爭議或引發爭議來吸引媒體或公眾的關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引身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記·項羽本紀》中的一個故事。據說,項羽是中國秦朝末年的一個軍事將領,他非常英勇而且有領導才能,因此吸引了很多人的關注。有一次,他來到一座城市,城中的官員們為了吸引他的注意力,紛紛展示自己的才藝和貢獻。其中一個人甚至不惜割股示威,以引起項羽的關注。項羽見到后大為感動,因此選中了他,并給予了重用。從此,人們用“引身”來形容通過各種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引身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動詞“引”和名詞“身”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優秀表現引身了老板的注意。
2. 這個藝術家通過獨特的創作方式成功引身了觀眾。
3. 她以其美麗的外貌和優秀的才藝引身了很多追求者。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用手引著自己的身體,表示通過某種方式吸引他人的注意力。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繼續學習其他與引身相關的成語,如“引人入勝”、“引火燒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搞笑表演引身了全班同學的注意。
2. 初中生:這位歌手憑借其出色的歌唱實力成功引身了全國觀眾。
3. 高中生:他的出色演技和領導才能引身了許多媒體和導演的關注。
4. 大學生:她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才華引身了許多公司的招聘官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