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Idiom):惡言詈辭(è yán lì cí)
發音(Pronunciation):è yán lì cí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惡劣的言辭和詆毀他人的話語。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惡言詈辭是指用惡劣、刻薄的言辭詆毀他人,攻擊對方的人格和品德。這種言辭常常帶有惡意和侮辱性,用于貶低、羞辱和傷害他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惡言詈辭常常出現在爭吵、沖突和口角的場合中,用于攻擊對方并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憤怒。它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人的言論或行為是否惡劣、刻薄,以及是否有侮辱性。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惡言詈辭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李時中的《紀效新書》中。在這本書中,李時中以“惡言詈辭”來形容一種惡劣的言辭和詆毀他人的行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惡言詈辭由“惡言”和“詈辭”兩個詞組成,其中,“惡言”表示惡劣的言辭,“詈辭”表示詆毀他人的話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經常用惡言詈辭來傷害別人。
2. 在爭吵中,他不顧一切地使用惡言詈辭來攻擊對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惡言詈辭”相關的場景進行聯想,如爭吵、口角等。可以將這些場景與成語的含義聯系起來,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惡言詈辭相關的成語,如“口出惡言”、“謾罵不已”等,以加深對惡言詈辭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說了惡言詈辭,被老師批評了。
2. 初中生:在網絡上,有些人會用惡言詈辭來攻擊別人。
3. 高中生:我們應該避免使用惡言詈辭,保持良好的言辭禮貌。
4. 大學生:在辯論中,有人使用惡言詈辭來攻擊對方的觀點,這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