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官
成語(Idiom):注官
發(fā)音(Pronunciation):zhù guā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擔任官職的人對待公務不負責任,敷衍塞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注官一詞來源于古代官員任職時需要注射痘苗。當時的官員往往以任命官職為名,卻不履行實際職責,只是敷衍了事,因而形成了“注官”的含義。這個成語主要強調官員對待公務的不負責任態(tài)度,只是敷衍塞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批評形容那些只是形式上履行職責,卻不真正盡責的官員、管理者或工作人員。也可以用來形容對待工作、學習或其他事情敷衍塞責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注官”的故事記載并不多,但可以從成語的字面意義上理解。古代的官員任職時需要進行痘苗注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程序。然而,有些官員為了應付手續(xù),只是隨便注射一下,不真正履行職責,這種行為被形容為“注官”。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成語“注官”由兩個漢字組成,結構簡單明了。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領導只是注官,對待工作漫不經(jīng)心。
2. 這家公司的管理層注官,不重視員工的意見和需求。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注官”與“敷衍塞責”聯(lián)系起來記憶。想象一個官員只是隨便注射痘苗,不負責任地對待公務,這樣就能記住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如“敷衍塞責”、“敷衍了事”等,以擴大詞匯量和理解能力。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只是注官,沒有認真批改我們的作業(yè)。
2. 初中生:班長只是注官,不負責地組織活動。
3. 高中生:校長只是注官,對學生的問題置之不理。
4. 大學生:教授只是注官,不重視學生的學術研究。
希望這個學習指南對您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