諧許
成語(Idiom):諧許
發音(Pronunciation):xié x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和諧相處,彼此讓步,達成共識。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諧許是由“諧”和“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諧,指和諧相處,彼此和睦;許,指讓步,同意別人的意見。諧許表示人們在相互交往和溝通中,互相遷就、讓步,以達到和諧的目的。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諧許常用于描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強調在交往中互相忍讓、互相理解,以達到和諧的關系。可以用于家庭、朋友、同事等各種人際關系的描述。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諧許的故事起源于《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中的一個故事。故事講述了屈原和賈生的友誼。賈生是屈原的好友,他們相互欣賞,但性格卻截然不同。一天,賈生送給屈原一盤臘肉,屈原感到非常高興,但他卻沒有吃掉臘肉,而是將其保存了起來。后來,賈生得知屈原沒有吃掉臘肉,非常驚訝,覺得屈原是在嫌棄他的禮物。于是,他決定去找屈原問個清楚。屈原解釋道:“我沒有吃掉臘肉,是因為我知道你喜歡吃臘肉。我留下臘肉,是為了給你留個好吃的。”賈生聽后非常感動,他們之間的友誼更加深厚,也體現了彼此之間的諧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諧許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諧”和“許”都是獨立的字詞,有各自的意思,但組合在一起,表示一種特定的含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之間的相處非常諧許,幾乎沒有爭吵。
2. 在團隊中,大家要學會互相諧許,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諧許”的含義。可以想象兩個人手拉手,一起跳舞,彼此讓步,互相遷就,以達到和諧的狀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人際關系和相處之道相關的成語,如“和衷共濟”、“和而不同”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要在操場上玩耍,要互相諧許,不要爭搶玩具。
2. 初中生:班級里的同學要互相諧許,不要在課堂上打擾別人。
3. 高中生:作為學生會成員,我們要學會諧許,協調各種活動的安排。
4. 大學生:在宿舍里,大家要互相諧許,共同維護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