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拙
成語(Idiom):粗拙 (cū zhuō)
發(fā)音(Pronunciation):cū zhuō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技藝或表達不熟練,粗糙笨拙。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粗拙形容一個人的技藝或表達能力不夠熟練,顯得粗糙、笨拙。這個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某人的技藝不高超或表達不流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粗拙這個成語可以用在各種場景中,比如形容一個人的繪畫、寫作、演講等技藝不夠熟練,或者一個人的表達能力不夠流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粗拙這個成語最早出現(xiàn)在《莊子·逍遙游》這篇文章中。莊子說:“夫知止其所不知,至矣。至于問其所以知止,是以有庸。”其中的“庸”就是指粗拙。這個成語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就是一種智慧。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粗拙是由形容詞“粗”和形容詞“拙”組成的成語。這兩個詞都表示不熟練、不流利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書法雖然勤奮,但還是顯得有些粗拙。
2. 她的演講雖然內(nèi)容豐富,但表達上還有些粗拙。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lián)想記憶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個人在繪畫或者寫字時,手筆粗糙、線條不流暢,這樣就能夠記住粗拙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技藝、表達能力相關的成語,比如“拙劣”、“拙劣無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書法寫得很粗拙,需要多加練習。
2. 初中生:他的演講雖然有些粗拙,但是內(nèi)容很有深度。
3. 高中生:他的繪畫技藝雖然粗拙,但是卻充滿了獨特的藝術感。
4. 大學生:雖然他的表達有些粗拙,但是他的觀點卻很有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