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議
基本解釋
◎ 平議 píngyì
(1) [comment on]∶公平地論定是非曲直
(2) [discuss;consult;appraise sth.through discussion]∶同“評議”
詳細解釋
(1).公平論斷。《后漢書·霍谞傳》:“有人誣 諝 舅 宋光 于大將軍 梁商 者…… 諝 時年十五,奏記於 商 曰:‘將軍天覆厚恩,愍舅 光 寃結,前者溫教,許為平議。’”
(2).論議,評論。 漢 王符 《潛夫論·交際》:“平議無埻的,譏譽無效驗。”《三國志·魏志·鍾繇傳》:“此大事,公卿群僚,善共平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憍薩羅國》:“其后僧徒忿諍,就王平議。”
成語(Idiom):平議
發音(Pronunciation):píng y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平等地討論或商議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平議是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平指平等,議指討論或商議。它的基本含義是指在討論、商議或辯論時,各方都能夠平等地發表意見,沒有人能夠壟斷或壓制他人的發言權。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平議常常用于描述公開討論、會議或辯論的情境。它強調各方平等地參與討論,并尊重彼此的意見。這個成語也可以用來提倡公正、平等的決策過程,避免個人或集體的偏見影響決策結果。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平議的起源,目前尚無明確的故事或典故可考。然而,這個成語的含義與中國古代的儒家思想有關。在儒家思想中,平等和公正是重要的價值觀,而平議正是體現了這些價值觀的一種方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平議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在這個會議上,我們要堅持平議的原則,確保每個人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意見。
2. 在決定重大事項時,我們應該采用平議的方式,充分聽取各方的意見,做出公正的決策。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憶成語平議的技巧可以是將其中的“平”字與平等、公正等概念聯系起來,而“議”字可以與討論、商議等相關聯。通過聯想記憶,可以幫助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和用法。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平議感興趣,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平議相關的其他成語,如平等互利、平心靜氣等。了解這些成語的含義和用法,可以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平議。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在班級討論時,老師要求我們平議,每個人都可以說出自己的想法。
2. 初中生:學校組織了一場辯論賽,我們要根據平議的原則,公正地評判每個人的演講。
3. 高中生:學生會的會議上,我們要遵循平議的原則,確保每個學生的權益得到保護。
4. 大學生:在學術研討會上,學者們通過平議的方式,共同探討問題,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