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bù jiù jì wǎng ㄅㄨˋ ㄐㄧㄨˋ ㄐㄧˋ ㄨㄤˇ不咎既往
◎ 不咎既往 bùjiù-jìwǎng
[let bygones be bygones;do not censure sb.for his past misdeeds] 對以前的錯誤不再批評責備
以后惟有以寬大為念,不咎既往。——清·薛福成《咸豐季年三奸伏誅》
詞語解釋
bù jiù jì wǎng ㄅㄨˋ ㄐㄧㄨˋ ㄐㄧˋ ㄨㄤˇ不咎既往
語出《論語·八佾》:“成事不説,遂事不諫,既往不咎?!敝^對以往的過錯不再責備。《明史·貴州土司傳》:“令還侵地,不咎既往,已屬國家寬大?!?清 薛福成 《庸庵筆記·咸豐季年三奸伏誅》:“此后惟有以寬大為念,不咎既往。”亦作“ 不追既往 ”。 清 林則徐 《諭各國商人呈繳煙土稿》:“聞該夷平日重一信字,果如本大臣所諭,已來者盡數呈繳,未來者斷絶不來,是能悔罪畏刑,尚可不追既往?!?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不咎既往
成語(Idiom):不咎既往
發音(Pronunciation):bù jiù jì wǎ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不再追究過去的過錯或錯誤。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不咎既往是一個表示寬容和原諒的成語。它的意思是不再責怪或追究過去的錯誤、過失或過去的行為。這個成語強調了人們應該放下過去的矛盾和怨恨,與他人和解,以便能夠向前看,繼續前進。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不咎既往常常用于勸告人們在處理人際關系時要寬容和原諒他人的過錯。它可以用于家庭、朋友、同事之間的糾紛或沖突,也可以用于政治、法律或商業領域中的糾紛解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不咎既往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在古代中國,有一個叫做魯國的國家。公元前722年,魯國國君魯隱公因為國內的政治斗爭而被迫流亡。在流亡期間,他受到了一個叫做晏嬰的人的幫助,晏嬰為他提供了食物和庇護。后來,魯隱公重回國家,成為國君。但是,他并沒有追究晏嬰曾經幫助過他的事情,而是寬恕了晏嬰的過去,表達了對他的感激之情。這個故事成為了不咎既往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不咎既往由三個字組成,分別是“不”、“咎”和“既往”。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犯了一個錯誤,但是我們應該不咎既往,給他一個機會改正。
2. 在解決糾紛時,雙方應該學會不咎既往,以便能夠和解。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成語的每個字與相關的形象進行聯系來記憶。例如,“不”可以與一個紅色的禁止標志(表示不做某事)聯系起來,“咎”可以與一個手指指向自己(表示責怪)聯系起來,“既往”可以與一個過去的時鐘聯系起來。通過將這些形象聯系起來,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和結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寬容和原諒相關的成語,如“寬以待人,嚴以律己”、“寬心待人”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不會再責怪小明打破了我的玩具,我決定不咎既往,和他重新做朋友。
2. 初中生:盡管他以前對我不好,但是我選擇不咎既往,和他重新建立友誼。
3. 高中生:不咎既往是一個重要的品質,它可以幫助我們在人際關系中保持和諧和平。
希望這個關于“不咎既往”的學習指南能夠幫助你更好地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