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葉偈
基本解釋
指佛經。 唐 姚合 《送清敬闍黎歸浙西》詩:“自翻貝葉偈,人施福田衣。”參見“ 貝葉經 ”。
成語(Idiom):貝葉偈(bèi yè jì)
發音(Pronunciation):bèi yè j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比喻言辭華麗,但實際上沒有實質內容。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貝葉偈源自佛教經典《法華經》,其中“貝葉”指的是佛教經典的書頁,“偈”指的是經文或頌歌。貝葉偈的意思是,雖然表面上看起來言辭華麗,但實際上沒有實質內容,只是一種形式上的虛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貝葉偈通常用于形容言辭華麗、但內容空洞的文章、演講或言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貝葉偈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法華經》中,用來形容那些只重形式而不注重實質的人或事物。后來,這個成語被引申為形容言辭華麗、但實際上沒有實質內容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貝葉偈是由“貝葉”和“偈”兩個詞組成的,其中“貝葉”指的是佛教經典的書頁,“偈”指的是經文或頌歌。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雖然措辭華麗,但實際上是一篇空洞的貝葉偈。
2. 這篇文章只是一堆華麗的貝葉偈,沒有實質內容。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貝葉偈”與虛有其表、形式主義相關的事物聯系起來,如華麗的外表但缺乏實質的裝飾品,幫助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佛教經典《法華經》中的故事和內容,以及其他類似的成語,如“花枝招展”、“浮光掠影”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作文寫得很華麗,但老師說是貝葉偈,需要加上實質內容。
2. 初中生:這個廣告只是一段貝葉偈,看起來很吸引人,但實際上沒有什么用處。
3. 高中生:政治演講中充斥著許多貝葉偈,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沒有解決問題的方法。
4. 大學生:他的論文只是一篇貝葉偈,看起來很專業,但實際上沒有什么新的發現。
5. 成年人:有些人只注重形式,卻忽視了實質,他們的言辭只是一種貝葉偈,沒有實際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