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骨
基本解釋
(1).皮和骨。常用來形容軀體瘦瘠。 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之四:“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間行路難。”
(2).泛指身體。 宋 梅堯臣 《聞刁景純侍女瘧已》詩:“今雖病且已,皮骨尚尪羸。”
(3).喻指表面的,粗淺的。 宋 阮閱 《詩話總龜后集·效法》:“學 杜甫 而得其皮骨者鮮矣,又況其髓哉!”
英文翻譯
1.{解} osteoderm; dermal bone; investing bone; membrane bone
成語(Idiom):皮骨(pí gǔ)
發音(Pronunciation):pí g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或事物瘦弱、貧弱。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皮骨是一個形容詞性成語,用來形容人或事物瘦弱、貧弱。其中,“皮”指皮肉,表示瘦弱的身體;“骨”指骨頭,表示貧瘠的體態。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人體瘦弱、貧弱,也可以用來形容事物的破敗、貧乏。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皮骨這個成語常用于描述人或事物的貧弱狀態。你可以在以下場景中使用它:
1. 形容一個人身體瘦弱不堪的情況:她病得很厲害,現在整個人都變得皮骨相存了。
2. 形容一個地方或物品的破敗、貧乏的狀態:這座城市經歷了多年的戰爭,現在變得皮骨相存。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皮骨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史記·項羽本紀》。故事中,項羽是楚國的一位將領,他率軍與劉邦的秦軍作戰。在一次戰斗中,項羽的部隊被困在了敵人的重圍中,沒有了糧食和補給。士兵們饑餓得只剩下了皮肉和骨頭,形容他們的瘦弱和貧乏。后來,人們就用“皮骨”這個成語來形容人或事物的貧弱。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 + 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她病得很厲害,現在整個人都變得皮骨相存了。
2. 這座城市經歷了多年的戰爭,現在變得皮骨相存。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以下記憶技巧來記憶“皮骨”這個成語:
1. 關聯聯想:想象一個人瘦弱得只剩下了皮肉和骨頭,形象生動,容易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你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皮骨”相關的成語,例如“皮開肉綻”、“骨瘦如柴”等,來豐富你的詞匯。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8歲):他病得很厲害,現在變得皮骨相存。
2. 初中生(14歲):這個城市經歷了多年的戰爭,現在變得皮骨相存。
3. 高中生(17歲):她長期節食導致皮骨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