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俎
基本解釋
指豬、魚、肉脯。《禮記·玉藻》:“朝服以食,特牲三俎。” 鄭玄 注:“三俎,豕、魚、臘。”
成語(Idiom):三俎(sān zǔ)
發音(Pronunciation):sān zǔ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祭祀時,用三個祭器來設立祭壇,表示隆重而莊重。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三俎是古代祭祀的一種形式,俎是一種祭器,用于祭祀神靈。三俎指的是在祭壇上同時擺放三個俎,表示祭祀的隆重和莊重。因此,成語“三俎”常用來形容隆重莊重的場合或舉止。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三俎這個成語通常用于形容隆重莊重的場合,比如重要的會議、莊嚴的儀式、盛大的宴會等。也可以用來形容人的舉止莊重、態度端正。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三俎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祭祀文化。古人認為祭祀是非常莊重的事情,需要隆重舉行。在祭祀時,用三個俎來設立祭壇,表示對神靈的尊重和敬意。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三俎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字成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次會議十分重要,我們要舉行一場三俎之禮。
2. 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舉行婚禮時常常會擺上三俎。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來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自己在一個莊嚴的場合,站在祭壇前,祭祀神靈,擺放了三個俎,表示隆重和莊重。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古代祭祀文化的知識,可以進一步了解古代的祭祀儀式、祭器的種類和用途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今天學校舉行了一場三俎之禮,非常隆重莊重。
2. 初中生:在古代的祭祀儀式上,常常會擺放三個俎,以示對神靈的尊重。
3. 高中生:這個會議非常重要,我們需要舉行一場三俎之禮,以顯示我們的誠意和莊重。
4. 大學生:在傳統文化中,舉行婚禮時常常會擺上三俎,以表示對婚姻的重視和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