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掖
基本解釋
引導扶持。 明 方孝孺 《重告胡先生墓》:“有邪有詖,孰正孰黜?有慕乎善,孰為引掖?”《明史·文苑傳三·柯維騏》:“久之,門人日進,先后四百餘人, 維騏 引掖靡倦。” 清 錢泳 《履園叢話·景賢·鄉賢一》:“﹝ 華世棟 ﹞困於場屋,乃設家塾,引掖后進。”
成語(Idiom):引掖
發音(Pronunciation):yǐn yē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引導和控制他人的言行舉止。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引掖是由“引”和“掖”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其中,“引”表示引導,指引他人的行為;“掖”表示控制,控制他人的言行舉止。引掖的意思是指引和控制他人的言行,使其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動。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引掖常常用來形容一個人有能力和手段來引導和控制他人的行為。通常用于貶義,表示某人過于強勢或專斷,不尊重他人的意愿和自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引掖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故事講述了齊國太公望成為齊國的宰相后,他非常威嚴,善于引導和控制他人。因此,人們用“引掖”來形容他的才能和手段。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引掖是一個動賓結構的成語,由“引”和“掖”兩個動詞構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總是喜歡引掖別人的事情,讓人感覺很不舒服。
2. 這位領導善于引掖團隊成員,使他們更加高效地工作。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引掖”與“引導控制”聯想起來,形成記憶。同時,可以用自己熟悉的場景來想象一個人在引導和控制他人的情景,以加深記憶。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有關引導和控制他人的成語,如“言傳身教”、“管窺蠡測”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總是引掖我們按時完成作業。
2. 初中生:班長善于引掖同學們的學習態度,使大家更加努力學習。
3. 高中生:家長應該引掖孩子的行為,讓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
4. 大學生:作為學生干部,我要引掖同學們積極參與社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