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釁
基本解釋
指與外國的爭端。《宋書·蔡興宗傳》:“若內難得弭,外釁未必可量。”《清史稿·選舉志四》:“﹝ 同治 ﹞十年,以外釁迭啟,時事日艱。”《文明小史》第三回:“據你説起來,難道他們敢打死外國人不成?他們有幾個腦袋,敢替朝廷開此外釁呢?”
成語(Idiom):外釁
發音(Pronunciation):wài xī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人的品德高尚,心地善良。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外釁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外指外表,釁指胸懷。這個成語形容一個人的外表雖然平凡普通,但內心卻充滿了高尚的品德和善良的心地。它強調了一個人的內在美和真善美的重要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外釁這個成語常用于表揚他人的品德高尚,贊美一個人內心美麗的同時也提醒人們不要只看重外表,而是要注重一個人的內在品質。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外釁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莊子·外物》一章。故事講述了莊子與他的弟子齊物論,莊子告訴他的弟子,外在的事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內在的精神世界。這個故事表達了外在形象雖然重要,但內在的品德和心地更加重要的道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外釁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兩個漢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相貌平凡,但是他的內心卻是外釁的。
2. 這個人看起來很普通,但是他的善良心地讓人感到他是外釁的。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用“外表雖然平凡,內心卻釁釁”的方式來記憶這個成語的意思。外表平凡的人內心卻充滿了高尚的品德和善良的心地。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品德和善良相關的成語,如“品德高尚”、“心地善良”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她雖然外表普通,但是她的內心卻是外釁的,經常幫助別人。
2. 初中生:他不僅成績優秀,而且為人外釁,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3. 高中生:他雖然長相一般,但是他的外釁品質讓他在社會上贏得了很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