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蠻
基本解釋
(1).指 東謝蠻 。 唐 柳宗元 《東蠻》詩:“ 東蠻 有 謝 氏,冠帶理海中。”參見“ 東謝蠻 ”。
(2). 唐 鼓吹鐃歌名。《樂府詩集·鼓吹曲辭五·唐鼓吹鐃歌東蠻》 宋 郭茂倩 題解:“《東蠻》,言既克 東蠻 ,羣臣請圖蠻夷狀,如《周書·王會》也。”
成語(Idiom):東蠻(dōng mán)
發音(Pronunciation):dōng m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古代中國東南方向的蠻族,也用來形容舉止粗野、無禮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東蠻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原指古代中國東南方向的蠻族。后來,東蠻逐漸演變成了形容舉止粗野、無禮的人。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行為舉止粗野、不講禮貌的人,也可以用來形容言辭粗魯、態度冷漠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用“東蠻”來形容那些舉止粗野、無禮、不懂禮貌的人。比如,當我們遇到一個對待他人不友善、態度粗魯的人時,可以說他是個“東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東蠻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中,記載了一個關于楚國人與東南方向的蠻族的故事。據說,楚國的人在攻打蠻族時,蠻族的人表現出了極大的勇敢和頑強,因此被稱為“東蠻”。后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了形容舉止粗野、無禮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東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野,真是個東蠻。
2. 不懂禮貌的人都是些東蠻。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東蠻”與形容舉止粗野、無禮的人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形象的記憶。可以想象一個人東方的蠻族,舉止粗野,沒有禮貌,這樣就可以更容易記住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學習其他與禮貌、舉止有關的成語,如“有禮貌”、“舉止文雅”等,來拓展詞匯量。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的舉止很東蠻,老師批評了他。
2. 初中生:她對待同學總是粗魯無禮,真是個東蠻。
3. 高中生:他的態度冷漠,言辭粗魯,簡直就是個東蠻。
4. 大學生:那個人對待服務員非常無禮,真是個東蠻。
5. 成年人:他的舉止粗野,言談舉止都不懂禮貌,簡直就是個東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