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伯
基本解釋
(1).上古九州的方伯。方伯,諸侯之長。《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汝實征之,以夾輔 周 室。” 杜預 注:“五等諸侯九州之伯,皆得征討其罪。”
(2).泛指地方長官。 唐 王維 《魏郡太守河北采訪處置使上黨苗公德政碑》:“公當九伯之官,兼八使之任。” 宋 王安石 《謝知州啟》:“ 謝 守論功,當為九伯之冠。”
(3).見“ 九百 ”。
成語(Idiom):九伯(jiǔ bó)
發音(Pronunciation):jiǔ bó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聰明能干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九伯,古代稱呼年長而聰明能干的人,也可用來形容有才智、能力出眾的人。成語中的“九”是指“尊貴、高貴”的意義,表示這個人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才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九伯這個成語多用于贊美、稱贊有才能的人,可以用來形容在某個領域有很高的造詣或者能力出眾的人。適用于各種正式場合,比如演講、寫作、領導力等。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九伯這個成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九伯”人物。根據傳說,九伯是夏朝的一位貴族,他聰明睿智,具有卓越的才華和領導能力。因此,人們通過這個成語來贊美有才智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九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固定的詞序,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在學術界被譽為九伯,是我們的楷模。
2. 她的才華和領導能力使她成為了公司的九伯。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九伯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九伯是一個聰明能干的人,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才華,這樣就能夠記住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九伯相關的成語,比如“九牛一毛”、“九死一生”等,來豐富對成語的理解和應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老師說我是班級里的九伯,因為我經常能夠解答問題。
2. 初中生:他在科學競賽中表現出色,被老師稱為九伯。
3. 高中生:他的才華和領導能力使他成為了學生會的九伯。
4. 大學生:他在研究領域有很高的造詣,被導師贊譽為九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