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散
成語(Idiom):糜散(mí sàn)
發音(Pronunciation):mí s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糜散指的是分散、瓦解、破碎。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糜散表示整體的瓦解、分散,失去了原本的團結和完整。形容組織、力量等因為內部紛爭、分裂或者其他原因而破裂、衰弱。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糜散一詞常常用于描述組織、團隊、家庭等集體的分裂、瓦解。也可以用來形容力量、資源等的分散、浪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糜散一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左傳》,書中記載了春秋時期魯國的一位重臣糜子。糜子原本是魯國的一位大臣,但他因為貪圖權力和財富,心懷私心,頻繁煽動內亂,導致國家的力量和統一性瓦解。因此,糜散一詞就以糜子的名字命名,形容整體的瓦解和分散。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糜散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別復雜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因為內部紛爭,最終糜散了。
2. 他的財富被糜散一空,一夜之間一無所有。
3. 這個家庭因為爭產問題,最終糜散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糜散”與“米散”相對應,米散表示米粒散落,糜散則表示整體的分散。通過聯想這個形象,可以更容易記住糜散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糜散一詞的反義詞是團結、統一,可以進一步學習相關的成語和詞語,如“團結就是力量”、“眾志成城”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我們要團結在一起,不讓我們的隊伍糜散。
初中生:家庭的糜散給孩子帶來了很多困擾。
高中生:這個政黨因為內部紛爭,最終糜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