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雁
成語(Idiom):鳴雁
發音(Pronunciation):míng yà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鳴雁是由“鳴”和“雁”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鳴指發出聲音,雁指大雁。鳴雁形容聲音高亢嘹亮,像大雁鳴叫一樣。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鳴雁常用于形容音樂、歌聲、演講等具有激昂豪邁、激情澎湃的場合。也可以用來形容言辭慷慨激昂,聲音洪亮嘹亮。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漢書·光武帝紀》中有一段記載,劉秀(后來的光武帝)在起兵反抗王莽時,他的部下戚夫人因為擔心劉秀的安危,每天晚上都會站在城樓上向東望,等待劉秀的消息。有一天,她看到了一隊大雁飛過,大雁發出的叫聲非常嘹亮,她感到非常欣慰,認為這是劉秀平安的預兆。后來,劉秀果然取得了勝利,戚夫人的預感成為現實。因此,人們用“鳴雁”來形容聲音高亢嘹亮。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形容詞+名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演講聲音鳴雁,激情四溢,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掌聲。
2. 這首歌的高潮部分唱得鳴雁,引起了全場觀眾的共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聯想到大雁飛過的場景,想象大雁發出嘹亮的叫聲,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了解更多與音樂、聲音相關的成語,如“聲東擊西”、“聲名狼藉”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大雁飛過的時候發出了鳴雁的聲音,好聽極了!
2. 初中生:他的歌聲鳴雁,讓人感到非常激動。
3. 高中生:演講者的聲音鳴雁,使整個會場沸騰起來。
4. 大學生:他的琴聲鳴雁,吸引了無數觀眾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