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樗
散樗(sàn chū)
發音(Pronunciation):sàn c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們散落分散,無法團結一致,形容人之間沒有團結合作。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散樗是一個形容詞,由“散”和“樗”兩個字組成。散指分散,樗指樗木,樗木是一種不結實的木頭,容易散開。將兩個字結合在一起,散樗形容人們分散無法團結一致,形容人之間缺乏團結和合作的狀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散樗一詞常用于形容人際關系不和諧,團隊合作不緊密,缺乏團結的情況。可以用于描述團隊、家庭、社會等各種人群之間的關系。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散樗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中,記載了一個故事。據說,在春秋時期,晉國的國君重耳被迫流亡他國,他的妻子被迫留在晉國。為了保護自己,妻子找了一個丈夫忠誠的仆人,希望他能保護她。然而,這個仆人卻背叛了妻子,為了自己的利益,他背叛了妻子,將她出賣給了敵人。正是因為這個仆人的背叛,妻子最終被敵人殺害。這個故事成為了散樗這個成語的起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散樗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團隊缺乏團結,總是散樗的狀態。
2. 他們一直在各自為政,完全散樗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來記憶散樗這個成語。可以想象一塊樗木被散開了,無法再團結在一起,就好像人們之間缺乏團結一樣。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散樗相關的成語,如散眾、散漫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們班級的同學們都很團結,不會散樗。
2. 初中生:班里的學生之間缺乏團結,經常出現散樗的情況。
3. 高中生:團隊合作很重要,如果散樗了就無法取得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