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蠻
基本解釋
古時對南方未入州城定居的少數民族的蔑稱。 唐 白居易 《與元衡詔》:“生蠻部落 苴舂 等,久阻聲教,遠此歸投?!?元 張翥 《憶閩中》詩:“人多熟酒燒藤葉,市有生蠻賣象牙?!?/p>
成語(Idiom):生蠻
發音(Pronunciation):shēng m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原始野蠻的生活方式或態度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生蠻指的是一種原始野蠻的生活方式或態度,通常用來形容人的行為粗野、野蠻或不文明。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生蠻一詞常用于批評或諷刺那些行為粗魯、不文明或缺乏教養的人??梢杂脕砻枋瞿橙说男袨榕e止粗糙,或者用來指責整個社會或文化的原始狀態。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生蠻一詞最早出現在《左傳·昭公十三年》中,描述了一個國君因為行為粗野而被批評的故事。后來,這個成語逐漸流傳開來,用來形容任何行為粗魯、野蠻的人。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生蠻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其中“生”表示原始、未經文明教化的狀態,“蠻”表示野蠻、粗魯的意思。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的舉止粗魯,完全是個生蠻的人。
2. 這個社會需要更多的文明,而不是生蠻的行為。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生”字與原始、未經文明教化的狀態聯系起來,將“蠻”字與野蠻、粗魯的意思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文明、禮儀相關的成語,如“文明禮貌”、“舉止得體”等,以幫助提高自己的社交素養。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小學生:他的行為太生蠻了,老師批評了他。
中學生:一些同學在公共場合的行為很生蠻,需要改進。
大學生:我們應該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而不是陷入生蠻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