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志
成語(Idiom):退志
發音(Pronunciation):tuì zh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一個人放棄自己的志向、抱負或理想。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退志是由“退”和“志”兩個字組成的成語。退指放棄、放棄追求,志指志向、抱負。退志形容一個人放棄自己的追求或理想,失去進取心和奮斗的動力。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退志常用于描述一個人因為某種原因而放棄自己的理想或抱負。可以用來形容某個人因為遭遇挫折、困難或失去信心而放棄追求,也可以用來批評某個人因為懶惰、消極或不負責任而放棄自己的目標。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哀公十三年》記載了一個關于退志的故事。故事中,齊國的大臣管至告訴國君齊哀公,他不樂意再做官了,要退志。管至之前是哀公的重要大臣,但因為得罪了哀公的妻子,被貶為庶人。管至感到自己的才能被浪費,決定放棄追求官位,退隱山林。這個故事成為了后來“退志”這個成語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賓結構,由動詞“退”和名詞“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一次失敗而退志,放棄了自己的夢想。
2. 她原本有很大的抱負,但是經歷了一些挫折后,逐漸退志了。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退志”與放棄理想或抱負的情景聯系起來,形象地想象一個人在追求夢想的路上遇到困難后,失去了動力,最終退縮放棄的場景,以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與成語“退志”相關的成語,如“志同道合”、“志在四方”等,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退志”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我原本想要成為一名畫家,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發現自己畫得不好,于是退志了。
2. 初中生:他曾經有很大的志向,想要成為一名科學家,但是在高中時成績下滑,他退志了,選擇了其他的職業。
3. 高中生:她原本有很大的抱負,想要成為一名演員,但是經歷了幾次失敗的試鏡后,她退志了,決定放棄這個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