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藍
基本解釋
“青出于藍”的略語。謂以新的面貌出現,遠勝于原有事物。多用以比喻弟子勝過老師。 宋 蘇軾 《與朱康叔書》:“ 天覺 出藍之作,本以為公家寳,而公乃輕以與人。” 金 元好問 《密國公璹》:“﹝ 密子瑜 ﹞少日學詩于 朱巨觀 ,學書于 任君謨 ,遂有出藍之譽。” 明 楊慎 《丹鉛雜錄·五代史學史記》:“ 李耆卿 謂公之《五代史》,比《順宗實録》有出藍之色,似矣。”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十三:“ 吳 ( 吳梅村 之孫)在席上《題盆中飛白竹》云:‘ 渭水 清風譜,流傳有別支。出藍夸逸品,飛白擅奇姿。’”此謂勝過同類事物。參見“ 青出於藍 ”。
成語(Idiom):出藍(chū lán)
發音(Pronunciation):chū lán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突然間出現的、出乎意料的事物或情況。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出藍一詞源自于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神話故事。據說,古時候有一種神奇的藍色鳥兒,它的出現預示著好運和幸福。因此,出藍成語的意思是突然間出現的、出乎意料的好事情。在現代漢語中,這個成語常用來形容突然間出現的好機會、好運氣或好消息。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出藍這個成語常常用于形容一些令人驚喜的事情或意外的好運氣。例如,當某人在工作中獲得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晉升機會,可以說他“突然出藍了”。又如,當一個學生在考試中獲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成績,可以說他“考試出藍了”。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出藍一詞的故事起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根據傳說,藍鳥是一種神奇的鳥兒,它能夠帶來好運和幸福。因此,人們常常把突然間出現的好事情比喻為藍鳥的出現,從而形成了這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出藍是一個動詞短語,由“出”和“藍”兩個字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今天突然出藍,被公司提拔為經理了。
2. 這個項目的成功完全是出藍的,我們沒有做過任何準備。
3. 她的運氣真好,每次都能出藍。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出藍”與藍色鳥兒的形象聯系起來,來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可以想象藍色鳥兒突然從天空中飛出,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和幸福。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關于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奇生物和神話故事,可以幫助理解和記憶出藍這個成語的意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今天我在課堂上被老師表揚了,感覺好像出藍了一樣。
2. 初中生(13-15歲):我突然被選為班級的班長,真是出藍啊!
3. 高中生(16-18歲):我沒想到我會被大學錄取,真是出藍的機會。
4. 大學生(19-22歲):我在實習期間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工作機會,簡直是出藍啊!
5. 成年人(23歲以上):我今天在路上撿到了一筆錢,真是出藍的好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