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馬
基本解釋
(1).廟中的偶馬。 唐 李商隱 《送千牛李將軍赴闕》詩:“靈衣沾媿汗,儀馬困陰兵。”
(2).皇帝儀衛中用作導引的馬。 宋 高承 《事物紀原·輿駕羽衛》:“今導駕有御馬分左右。按自 漢 有之,《西京雜記》:‘ 漢朝 輿駕祀 甘泉 汾陰 ,罼罕左右及節十六,后乃有御馬三。’則儀馬之設,自 漢 始也?!?/p>
成語(Idiom):儀馬(yí mǎ)
發音(Pronunciation):yí mǎ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儀表端莊,舉止得體。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儀馬是由“儀”和“馬”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儀”指的是人的儀表,即外貌和舉止;“馬”指的是馬的風姿和舉止。儀馬的基本含義是指人的儀表端莊,舉止得體。形容一個人舉止文雅、風度翩翩。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儀馬一詞多用于形容一個人的外表和舉止得體、莊重。可以用于贊美一個人的儀表端莊,也可以用于批評一個人的舉止不得體。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關于儀馬的故事并不多見,但這個成語的意義和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馬術文化。在古代,馬匹是一種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戰爭利器,人們對馬的風姿和舉止贊嘆不已。而儀表端莊、舉止得體的人就好像馬一樣,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人們形成了“儀馬”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的儀表端莊、舉止得體。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儀馬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舉止得體,儀馬端莊,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她的儀表端莊,舉止得體,深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儀”字與“儀表”聯系起來,將“馬”字與“馬的風姿、舉止”聯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通過學習其他與儀表、舉止相關的成語,如“舉止失措”、“言行舉止”等,來擴展對儀馬這個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老師說我們要注意儀馬,不能隨便亂跑。
2. 初中生(13-15歲):他的儀馬很好,是一個有修養的人。
3. 高中生(16-18歲):在面試中,儀馬的表現非常重要,決定了第一印象。
4. 大學生及以上(18歲以上):參加正式場合時,一定要保持儀馬端莊,給人留下良好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