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誅
成語(Idiom):遭誅 (zāo zhū)
發音(Pronunciation):zāo zhū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受到嚴厲的批評或指責。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遭誅是一個表示受到嚴厲批評或指責的成語。它強調被人們公開地批判、斥責和指責,通常指的是某人的言行或行為受到了公眾的譴責和指責。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遭誅可以用于各種情境,例如當某人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不當言論或做出了不恰當的行為之后,可能會遭到公眾的批評和指責。此外,遭誅也可以用于描述某人在工作場所或學校中因為錯誤而受到他人的嚴厲批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遭誅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史記·李斯列傳》中。故事中,李斯是秦始皇時期的一位重要官員,他因為一些政治手段和決策而被人們批評和指責。這個成語由此而來,用來形容受到嚴厲批評的情況。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遭誅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四聲成語。第一個字“遭”表示遭受,第二個字“誅”表示嚴厲的批評或指責。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不負責任的態度遭到了領導的誅責。
2. 這位演員因為一次丑聞遭到了公眾的誅心之聲。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記住遭誅這個成語可以使用以下技巧:
1. 將“遭”字與“遇到”聯想起來,表示遭遇到了不好的事情。
2. 將“誅”字與“注定”聯想起來,表示注定要受到嚴厲的批評和指責。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如果你對成語感興趣,可以學習更多與批評和指責相關的成語,例如“被指桑罵槐”、“受氣包”等。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因為在課堂上搗亂而遭到老師的誅責。
2. 初中生:那個學生因為在考試中作弊被發現,遭到了全班同學的誅責。
3. 高中生:他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種族歧視的言論,遭到網友的誅責。
4. 大學生:這個政治家因為貪污腐敗被曝光,遭到公眾的誅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