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鬻
成語(Idiom):買鬻(mǎi yù)
發音(Pronunciation):mǎi yù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買賣交易,也可指貪圖小利而賣掉自己的良心或原則。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成語“買鬻”由兩個詞組成,分別是“買”和“鬻”。其中,“買”表示購買,指通過交易獲取物品或利益;“鬻”表示出售,指通過交易出售物品或放棄原則。整個成語的意思是進行買賣交易,也可以指一個人為了追求小利益而放棄自己的良心或原則。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為了自己的私利而不擇手段、不顧道德或原則,甚至出賣他人或自己的利益。也可以用來描述一個人在商業交易中只追求短期利益而不考慮長遠發展。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梁惠王上》。故事中,孟子與梁惠王的談話中提到了“買鬻”一詞。據說,有一個人在市場上賣鬻豬肉,他用漂亮的外表掩蓋了豬肉的質量問題,欺騙了顧客。孟子對此表示不滿,認為這種行為是不道德的,因為他把自己的良心賣掉了。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動詞+動詞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商人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不惜買鬻自己的良心。
2. 在商業交易中,我們不能只追求短期的利益,而要考慮長遠的發展,不要陷入買鬻的陷阱。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買鬻”理解為一個人在買賣交易中同時“買”和“賣”的行為,即通過買賣來獲取利益,但卻可能出賣自己的良心或原則。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除了“買鬻”之外,還有一些相關的成語,如“賣國求榮”、“舍短取長”等,它們都表達了一個人為了追求私利而放棄原則或長遠利益的行為。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在玩游戲時,一個小朋友買鬻了自己的機會,讓另一個小朋友贏得比賽。
2. 初中生:有些同學為了考試作弊,買鬻了他們的學習方式,最后沒有真正學到知識。
3. 高中生:有些學生為了進入理想的大學,買鬻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導致身體出現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