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綬
成語(Idiom):章綬
發音(Pronunciation):zhāng shò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人的品行高尚,有德行和才能。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章綬原指古代官員的服飾,后來用來比喻人的品德和才能。形容人有德行高尚,才能出眾。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常用于形容人的品行高尚,或者指人的才能出眾。可以用來夸獎他人的優點,或者自豪地形容自己。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章綬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了項羽贊揚劉邦為“章綬之器”。這里的“章綬”指的是劉邦的品行和才能,意味著他具備了成為大事之才的德行和才能。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章綬是一個固定的成語,沒有特定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雖然出身貧寒,但是憑借自己的努力和才智,成為了一位章綬之才。
2. 這個學生品學兼優,真是個章綬之材。
3. 她是我們學校的一朵明珠,是一位真正的章綬。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與“官服”、“品行”、“才能”等相關的詞語進行聯想,幫助記憶“章綬”的含義。可以將其與一個高貴的人物形象聯系在一起,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記憶這個成語。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章綬”相關的成語,如“章臺楊柳”、“章華繡服”等,以豐富自己的成語知識。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是我們班的章綬,每次都是班級的榜樣。
2. 初中生:老師夸獎他是學校的章綬之才,他的努力得到了認可。
3. 高中生:他的品行高尚,才智出眾,是一位真正的章綬。
4. 大學生:作為一名大學生,我們應該努力成為社會需要的章綬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