叭兒狗
基本解釋
又名哈巴狗。狗的一個品種。體小,腿短,毛長。供玩賞。常用來比喻受主子豢養(yǎng)的溫順的奴才。 魯迅 《墳·論“費厄潑賴”應(yīng)該緩行》:“叭兒狗,一名哈吧狗,南方卻稱為西洋狗了,但是,聽說倒是 中國 的特產(chǎn)?!?瞿秋白 《<魯迅雜感選集>序言》:“他的神圣的憎惡和諷刺的鋒芒,都集中在軍閥官僚和他們的叭兒狗?!币嗍∽鳌?叭兒 ”。 魯迅 《花邊文學(xué)·倒提》:“愈下劣者,愈得主人的愛伶,所以西崽打叭兒,則西崽被斥,平人忤西崽,則平人獲咎?!?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蕭伯納在上海>序》:“在前三個部門之中,就將文人、政客、軍閥、流氓、叭兒的各式各樣的相貌,都在一個平面鏡里映出來了?!?/p>
英文翻譯
1.lapdog; pekingese
成語(Idiom):叭兒狗
發(fā)音(Pronunciation):bā ér gǒ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不負責(zé)任、不可靠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叭兒狗是中國北方方言中的一個俚語,最早出現(xiàn)于清朝。它的字面意思是“叫兒狗”,用來形容狗叫聲很大但實際上并沒有實際作用。在成語中,叭兒狗指的是那些說話大聲而不負責(zé)任,言而無信,或者做事情虛有其表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叭兒狗這個成語常常用來形容那些不可靠、不負責(zé)任的人。例如,在工作場合,如果有人一直許諾但從未兌現(xiàn)承諾,你可以說他是一個叭兒狗。叭兒狗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只會說大話但實際上沒有實際行動的人。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叭兒狗最早出現(xiàn)于清朝,當(dāng)時有一位官員,他嘴巴很能說,但是從來沒有兌現(xiàn)過自己的承諾。他常常吹噓自己的能力,但卻從不實際行動。有人就用“叫兒狗”來形容他,意思是他的聲音很大,但實際上沒有任何實際作用。
成語結(jié)構(gòu)(Structure of the Idiom):叭兒狗是一個形容詞短語,由“叭兒”和“狗”兩個詞組成。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個人總是說大話,從來不做實事,真是個叭兒狗。
2. 別相信他,他是個典型的叭兒狗,他說的話一點也靠不住。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叭兒狗”與“大話狗”進行聯(lián)想。因為叭兒狗指的是那些說大話但實際上沒有實際作用的人,所以可以通過將“叭兒狗”與“大話狗”聯(lián)系起來,幫助記憶這個成語的含義。
延伸學(xué)習(xí)(Extended Learning):了解更多相關(guān)的成語,如“吹牛皮”、“言而無信”等,可以加深對這些成語的理解和運用。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xué)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xué)生:他答應(yīng)幫我做功課,結(jié)果一直沒兌現(xiàn),他真是個叭兒狗。
2. 初中生:他常常吹噓自己的才能,但從來沒有實際行動,真是個叭兒狗。
3. 高中生:在班級中,有些同學(xué)總是說大話,卻從來不做實事,他們真是一群叭兒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