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讎
成語(Idiom):冤讎
發音(Pronunciation):yuān chóu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冤仇深重、仇恨難解的敵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冤讎是由兩個詞組成的成語,冤指冤屈、冤枉,讎指仇敵、敵人。冤讎一詞形容的是彼此有深仇大恨的敵人,雙方之間的仇恨非常深重,難以解開。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冤讎一詞常用于形容兩個人或兩個團體之間的嚴重仇恨關系。可以用來描述敵對勢力、勢不兩立的情況,也可以用來形容個人之間的深仇大恨。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中有一則故事,描述了鄭國和齊國之間的冤讎關系。據說,鄭國的公子重耳曾因遭受齊國的迫害而被迫流亡,多年后,重耳回到鄭國,成為了鄭國的君主。為了報復齊國,他與齊國展開了長時間的戰爭,彼此之間的仇恨達到了極點,成為了冤讎。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冤讎是由兩個意義相近的詞組合而成的成語,具有象征性的意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們兩個是冤讎,見面就會爭吵不休。
2. 那兩個勢力之間的冤讎已經持續了很多年。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聯想記憶的方式記憶這個成語。可以想象兩個人之間有很深的仇恨,彼此之間的關系就像冤讎一樣,難以解開。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與冤讎相關的成語,如冤家對頭、宿敵等,了解它們的含義和用法。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他們兩個是冤讎,每次見面都會打架。
2. 初中生:這兩個學生之間有很深的冤讎,整天互相欺負對方。
3. 高中生:這兩個幫派之間的冤讎已經持續了很久,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解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