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房
基本解釋
◎ 號房 hàofáng
(1) [janitor;janitor's room]∶舊時守門者的俗稱。后稱門房,今稱傳達室
(2) [mark out houses as billets,etc.]∶指軍隊到某地駐扎前派人安排住房的工作
英文翻譯
1.[舊] reception office; a janitor's room; janitor
詳細解釋
(1). 明 代稱貢院的號子。《明史·選舉志二》:“試士之所,謂之貢院;諸生席舍,謂之號房。” 明 王衡 《郁輪袍》第四折:“諸生各歸號房,出箇‘早朝即事’題,作律詩來者。” 明 葉憲祖 《鸞鎞記·廷獻》:“如今就以馬為題,諸士各進號房去聽題。”參見“ 號子 ”。
(2).舊時官署的傳達室或司閽。俗稱號房。 清 蔣士銓 《桂林霜·脅降》:“號房號簿沒處找,巡捕官也溜了,號禮沒人爭,門包都不要。”《近十年之怪現狀》第十五回:“那號房本來知道 仰方 出手闊綽的,所以等在那里,得了犒賞,自歡喜去了。” 魯迅 《華蓋集·犧牲謨》:“你一爬到,就脫下來,對號房說,這是老爺叫我送來的,交給太太收下。”
成語(Idiom):號房
發音(Pronunciation):hào fáng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被關押在監獄或拘留所內的人。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號房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成語,其中“號”指的是被關押的人,而“房”則表示監獄或拘留所。這個成語的基本含義是指被關押在監獄或拘留所內的人。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這個成語通常用來描述某人被關押在監獄或拘留所中的情境。它可以用于正式場合,也可以用于日常口語中。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這個成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在古代,監獄通常由一排排的小房間組成,每個房間都有一個編號。被關押的人會被帶到一個特定的房間,這個房間的編號就是他們的號碼。因此,“號房”成為了形容被關押的人的一個成語。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這個成語由兩個漢字組成,沒有特殊的結構。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他因為犯罪被判入號房。
2. 警方將嫌疑犯抓捕后送往號房。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將“號房”成語與被關押的人的形象聯系起來,形成一個視覺圖像。例如,想象一個被關在小房間里的人,他的頭上戴著一個號碼牌,上面寫著“號房”。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與法律和刑罰相關的成語和詞語,以加深對這個主題的理解。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小明偷了同學的鉛筆盒,結果被老師關進了號房。
2. 初中生:那個年輕人因為搶劫被判入號房。
3. 高中生:這個城市的犯罪率很高,很多人都曾經待過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