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解釋
詞語解釋
wáng guó zhī qì ㄨㄤˊ ㄍㄨㄛˊ ㄓㄧ ㄑㄧˋ亡國之器(亡國之器)
指象箸、玉杯之類的器皿,古代作為驕奢亡國的象征。《呂氏春秋·貴直》:“亡國之器陳於廷,所以為戒。” 高誘 注:“戒懼滅亡。”《文選·張協<七命>》:“服腐腸之藥,御亡國之器,雖子大夫之所榮,故亦吾人之所畏。” 李善 注:“亡國之器,象箸玉杯。”
成語詞典已有該詞條:亡國之器
成語(Idiom):亡國之器(wáng guó zhī qì)
發音(Pronunciation):wáng guó zhī qì
基本含義(Basic Meaning):指能夠導致國家滅亡的事物或人物。
詳細解釋(Detailed Explanation):亡國之器是一個比喻性的成語,用來形容那些可能導致一個國家滅亡的事物或人物。這種事物或人物可能是內外因素中的一個,也可能是兩者的結合。亡國之器強調了這個事物或人物的破壞力和危險性。
使用場景(Usage Scenarios):亡國之器常常用于描述具有破壞力和危險性的事物或人物。它可以用于政治、歷史、文化等領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用來形容那些可能導致個人或團體失敗的事物或人物。
故事起源(Story Origin):亡國之器最早出現在《左傳·襄公十五年》一書中,記載了一個關于齊國的故事。故事中,齊國大夫晏嬰向齊襄公建議,要將一個名叫“亡國之器”的人物處死,以免其危害國家。這個故事后來成為了成語“亡國之器”的來源。
成語結構(Structure of the Idiom):亡國之器由三個成語組成,分別是:“亡國”、“之”和“器”。其中,“亡國”表示滅亡國家,“之”表示的是連接詞,“器”表示事物或人物。
例句(Example Sentences):
1. 這位領導人的腐敗行為成為了亡國之器。
2. 這場戰爭的失敗成為了他的亡國之器。
記憶技巧(Memory Techniques):可以通過將“亡國之器”拆分為三個部分進行記憶。首先,記住“亡國”表示國家滅亡,然后記住“之”是一個連接詞,最后記住“器”表示事物或人物。通過將這三個部分組合在一起,就可以記住成語的意思。
延伸學習(Extended Learning):可以進一步學習其他具有類似含義的成語,如“禍國殃民”、“危害國家”等。這些成語都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描述那些可能對國家或個人造成災難性影響的事物或人物。
舉例不同年齡層學生對這個詞語的造句:
1. 小學生(6-12歲):這個壞學生就像是亡國之器,他經常搗亂搞破壞。
2. 初中生(13-15歲):歷史上有很多亡國之器,他們的行為導致了整個國家的滅亡。
3. 高中生(16-18歲):在政治斗爭中,政府內部的腐敗成為了亡國之器,最終導致了國家的崩潰。
4. 大學生及以上: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外部敵人的入侵和內部腐敗都可能成為亡國之器,需要及時采取措施來防范和解決。